兰州除夕的风俗是什么,过除夕有哪些风俗
很多朋友对于兰州除夕的风俗是什么和过除夕有哪些风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兰州为啥六月过年
1、兰州没有6月过年呀,你说的应该是回族人民的开斋节吧。回族是少数民族,他们民族每11个月会有一个月的避灾日必过,一个月之后会开斋,也就相当于咱们汉族人民的春节一样,比较受重视。
2、回民朋友一般开展会是三天,有好多地方还有专门的假期,好比临夏市90%的人都是回民。
二、甘肃的风俗文化
甘肃农耕文化中,祭天、祭先农、祭山川土谷等神的仪式发展很盛,并一直演变留存至今。社火,中国最古老的风俗,在这里延续了数千年。
三、甘肃省的风俗有哪些
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武威习俗是日五更煮五色豆粥,全家食用腊八粥。腊八日夜晚,也有垒火堆放麦草火的习俗。
俗称“年关”,腊刀三十(有的年份是二十九),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是日午后,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整理室内外环境,接着贴春联、门神、半帘子,挂黄钱,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表示除旧。晚上,家家吃青粉烩菜,叫“装仓”,表示全家团聚,人寿年丰。全家老幼饱食后,还要剩厂一些,意在“生活富裕,年年有余”。是夜,全家人彻底不眠,叫“熬年”或“守岁”。小辈给长辈磕头辞岁,长辈要给小辈发“福钱”,也叫“压岁钱”。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亦称元宵节(又称灯会)。据乾隆十四牛张绍美编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武威县志》载:“元宵,四市竖坊,悬灯,杂扮花鼓.高跷.演百戏。”旧时,金塔寺等地有黄河灯会,情景亦十分壮观。建国后,历年元宵节的灯会胜似往昔。
节日之前,企事业职工,纷纷结扎彩门,悬挂花灯。有花卉灯、动物灯、八仙过海灯、西游记故事灯,争奇斗艳,气象万千。有爱好者在灯内装置微型电动机,胜似走马灯。最引人注目的是腾云驾雾的金龙灯,足有lo多米长。是夜,城内和城郊居民,蜂拥而至,万头攒动,人流如潮。武威习俗,观灯时必从龙灯下钻过,祈求合家平安,万字如意。又说龙是吉祥物,钻了龙灯,就会人丁兴旺。
农村灯会别有情趣,彩灯古朴典雅,乡土气息浓郁。有用玉米芯制做的火炬灯,也有用山药蛋、萝卜头制做的彩灯。墙头上、马棚下,处处有灯,灯光通明。据史籍记载:武威灯会之盛况,自唐已有,并闻名于长安。故有唐玄宗与道士叶法善夜游凉州灯会流连忘返的传说。武威元宵灯会,不论新俗、旧俗,都要举办3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格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据旧志载:是日城乡居民以牲醴祀土祈丰年,各家炒豆类和麻籽食之,意示杀蚤灭虫。如今祀土祈年活动已不存在,乡间仍有炒麦豆之俗。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武威习俗,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有的人家在门前或街道巷口焚烧纸钱。旧社会在这天,城内有人把城隍庙寝宫的木架城隍爷抬到暑三日,这叫“城蝗出行”。人们在行宫过庙会,搭台演戏。当时行宫设在现东角,地名叫贺家园子。
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是“交九”的开始,从这天起,白天渐长,夜间渐短各家要吃冬至饭。有的人家吃肉汤面条;有的人家用肉丁、面丁、豆腐、粉条做饭;也有人家吃“杏皮坛鞑子”,也叫“擞耳子”;也有吃羊肉香头饭或臊子面的民间有垒火堆,放麦草火的习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神。民间有“腊月二十三,灶爷上了天”的歌谣。是日晚上约八点左右,户户提前备灶书(用黄表纸书写全家人的姓名、生年月日)、灶糖(麦牙糖和豆糖之类)、灶干粮(烙饼)、灶马(黄表纸上印有备鞍的马),并备一碟碎麦草,拌几粒豆,子均供于灶神牌位之前焚烧,意示送灶爷上天庭。
民间传说灶爷为一家之主,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腊月三十日晚回府,祭灶是祈求灶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过了腊月二十三,已接近春节,家家户户购置年货,制作食品菜肴,拆洗衣服,打扫房屋,准备过大年。
四、兰州少数民族什么时候过年
兰州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回族不过年。回族虽然不像汉族过大年,但回族人也有自己的节日,他们的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2021年的开斋节在5月13日,古尔邦节的时间为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即朝觐期的最后一天。开斋节当天,回族朋友们要做礼拜。
关于本次兰州除夕的风俗是什么和过除夕有哪些风俗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通过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以上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答案吧,盆景网将不断更新,喜欢我们记得收藏起来,顺便分享下。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发现侵犯,发邮: 669075603@qq.com
转载注明:https://www.chinacceu.com/480170.html